[Restore the art with historical facts and tell you the story that the director has not finished]

Osbaldo 2021-11-26 08:01:44

对这部电影的评价,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说,分别为:史实、客观性、人性、国家机器和战争本身。若从人性角度来说,那么没有赢家也没有对错

该片比较贴近史实,更多的侧重了人性角度。但在栗林将军在折钵山对美军造成的难题没有重点体现。也因为时长问题没法涵盖更多。因此必有舍和得。再次为国家机器哀叹。大部分日本兵直到殉国那一刻,都没有明白他们是侵略者的角色。

虽然这是一部美国人导演的作品,并且编剧中有日有美。想必也是参考了大量史实来佐证。他们在努力说明的是:在战争中本身,除了少数穷兵黩武人性泯灭的人类,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值得尊重。他们享有人类该有的待遇,比如水,比如治疗,比如活下去的权利。


但是从史实方面来说,这不该被归类为纪实类电影。因为纪实并不是其本身要讲述的重点主题。
以下观点在写影评的时候没有翻阅资料,给出详实数据,仅以本人从同样是太平洋战争中,包括硫磺岛战役相关书籍资料给出的点评。


史实1、硫磺岛战役是美军在二战过程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战,其次应该是贝里琉。这是美军在二战中首次伤亡超过日军伤亡数量。美军的第一海军陆战队、3团、5团、后进补给(主要以新兵为主)的8团,也几乎全部丧失了战斗力量,可以用溃不成军来形容,哪怕搭配作战都没法成型儿,就是这个架势。

史实2、为什么美军伤亡如此惨重?这就是偏重没有、也没时间、也没办法重点体现的——栗林将军的整体战略思路。放弃滩头,转而死守折钵山等固体坑道,起初遭到了所有手下军官的反对。但其在战略上的意义已经不容抹杀,这个决策的重要性充分争取到了时间,虽然早晚都是一死,但至少迟了一个多月。

根据《硫磺岛战役》所述,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幸存老兵Eugene Sledge的纪实文学《With the Old Breed at Peleliu和硫磺岛》,日本人的导语名字太难记了,连美国人都记不住,我也不记了。全岛虽然面积很小,甚至在地图上仅仅是个星点儿,但栗林带领部下在折钵山等处挖了500多个连接的、贯通的坑道。这让美国人几乎疯了。因为我在明处,日本人在暗处,就像一个强悍的堡垒,美国人迟迟攻不下。

起初在美国军方的情报中,大家都乐观的认为这里部署不足20000人的小岛、日本联合舰队被全歼、并且没有日本空军支援的情况下,美国人会在一天之内拿下这座岛,没想到全程用了一个多月。

尤金在回忆录中说,不知道愚蠢的情报人员为什么把我们送到这里——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,要啥没啥,甚至连拉屎都困难。这是真的,因为这座岛本身的土质坚硬异常,连刨坑都费劲,所以美国人更是完全想不通日本人是日和挖通了整个山体,高出了这么多坑道。


史实3、如上所述,可以想象,被送到这里的美国大兵在人数上虽然达到了将近10W人,但其实这个数量在后来证明要迅速拿下该岛,确实太少。仅仅登陆滩头、尚未在山体坑道正面交火的时候,美军就死了1000多人。


史实4、日本人和美国人谁更可恶?略知历史的人都会给出前者可恶的答案。确实,美军也对小日本深恶痛绝,他们想不明白在没有海军空军的支援下,光靠陆军他们负隅顽抗个什么劲儿,况且人数差距还那么大,甚至武器上也有落差。但是大部分美军还是遵守了《日内瓦公约》,在我看到的美军回忆录中,暂时尚未出现虐待战服的情况,但不排除有虐待,甚至屠杀的个例存在。

因为战争本身带给人的震撼是给双方的,美国人也会想着,对方是怎样的儿子,家里有着怎样的老母在期盼。


但是,相比之下,日本人对美国人的战俘,优待比例就要降低很多。正如日本人在中国惯用的老一套,他救你大多是因为你可能带来有利的消息。在贝里琉,在冲绳,美军都有见到被日本人割下生殖器喊在嘴里的美军尸体。

所以我要说,这部片子从人性角度去讲述并没有错。但无论怎样我都觉得有美化日军的嫌疑。当然,这也是接下来要讲的东西。——国家机器。


史实5、日本人海陆空三方协和作战永远不协调一致,达成一致,这是二战史上加速日本失败的重要主因。片中也重点体现了这一点。虽然联合舰队本身从存在那一刻起,就带着优越感,这一点跟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很相像。但Marines在战场上的真的不傲娇,该怎么配合还是怎么配合。尤其在抢滩登陆和步兵配合坦克+炮作战的时候,从来不会计较太多。日本人在这一点上搞内讧,就像几个军官在片中有意见不合就背后咬舌一样,都是具有黄种人特色的一系列基本属性。不责怪也罢。


国家机器:

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机器在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会告诉所有国民,我们是在发动一场侵略。这不可能。

洗脑,也是一个成熟的 国家机器所必备的技能属性。包括希特勒,他用惯用的演讲技巧和内容,要鼓动人们相信的是:德国在一战后面对着太多战胜国的不平等赔偿、协约;德国人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;另外一个就是种族的主题,用美化过后的措辞来说就是:日耳曼的重新崛起。

从老百姓的反应上也可以看出,日本国内有很多东西是强制化执行的,美国和其他国家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,当然也跟主权体制、文化本身等方面都有关系。大部分美军事自愿参军,而大部分日军则是被迫。如果你在那时候说一句你不愿意为天皇效力尽忠,丢点脸是正常的,很可能会丢命。日本军队的宪兵队,也就是MP跟美国的不太一样,他们会有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敢于本国人民的生活。这个性质跟希特勒初期的党卫队已经没什么不同,也就是后期的盖世太保。
——以上所有,都在无时无刻的反映着,谁才是侵略者本身。一个为正义而战的国家是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管教老百姓的,因为老百姓的协同程度会很高。只有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感受到自身的生命遭到了威胁,他们才会自愿为你付出。


这一点在折钵山314联队集体自杀的情境中也有所体现,很多人并非自愿,而是被胁迫,或是盲从。他们没有时间做太多思考,加之教育程度本身不够,他们也想不到太远。所以导演在剧中交代了一个线索,西川算得上是个文人,他在家中就常看书。这些都不是无用的情景设置。因为他思维相对开阔,所以再不会太盲从。他的精神也体现了一个追求主体自由的生命,本该有的精神。


至于该片在人性等方面引发的情感共鸣,我就不废话了。我感受到的,跟大家感受到的,应该没什么太大差异。

View more about Letters from Iwo Jima reviews

Extended Reading

Letters from Iwo Jima quotes

  • Lieutenant Okubo: Shall I finish him off?

    Baron Nishi: No. Treat him.

    Lieutenant Okubo: But, sir...

    Baron Nishi: Okubo, you would expect the same, wouldn't you? Endo, treat him.

    Medic Endo: We are low on morphine as it is.

    Shimizu: Sir, the Americans would not treat a wounded Japanese soldier.

    Baron Nishi: Son, have you ever met one? Treat him.

    [Shimizu is lost for words]

  • Baron Nishi: This is a picture of me and my horse champion.

    Sam: [Sam smiles and chuckles] No kidding. Oklahoma, it's where I'm from.

    Baron Nishi: Takeichi.

    Sam: Sam.

    [Both men shake hands]